优秀的事迹材料一定要结合实际的人物经历,事迹材料可以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挑战,追求个人成长,报喜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1
有智者曾说,“生性乐观的人,更懂得如何在平淡中发现快乐,在逆境中找到光明。”
包头市蒙古族学校六年一班男孩12岁的钢宝立德似乎就是这样的人,他永远面带淡淡的微笑,即便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听不见,他依然笑着说,“别怕,我就是你们的耳朵。”
充当父母的耳朵和嘴巴
钢宝立德的爸爸天生聋哑,母亲8岁的时候,因生病打针失聪。也许是上天有意眷顾这个无声的家庭,十二年前,健康的钢宝立德和双胞胎弟弟降生了。
从小就懂事的钢宝立德,细心观察父母对话时打的手语,根据母亲偶尔蹦出简单物品的发音,加上自己的用心揣摩,学会了手语,成为了父母和外界交流的小翻译。
然而,姥姥李景兰却深知钢宝立德的不易。“这么多年了,双胞胎弟弟一点哑语都不会,即使是我也只会‘吃饭’、‘喝水’这样的简单手语,复杂一点的就不会了,可小钢宝小小年纪,硬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手语。”当姥姥和妈妈沟通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就会着急发火,每次都是钢宝立德来化解母亲的怨气,帮着交流。他还劝妈妈说,“姥姥照顾我们很辛苦,不要和姥姥生气。”
而当爸爸妈妈生病时,钢宝立德更是成为必不可少的小帮手。有一次妈妈因为患子宫肌瘤住院治疗,他帮着妈妈向医生介绍病情,又把医生的治疗方案告诉妈妈,解除了妈妈心里的疑虑。
因为全家只有钢宝立德能够流利地用手语和父母沟通,在他妈妈住院期间,为了能让母亲安心养病,让姥姥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他白天晚上都在医院陪护妈妈。妈妈的病好了,钢宝立德也瘦了整整一圈。
12岁的小小男子汉
钢宝立德家离学校特别远。从小学一年级入学的第二天,他和弟弟就开始独立在托管班生活,只有周六、日才能回家过周末。
在弟弟的眼里,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托管班,哥哥都像大人一样呵护他。
托管班的老师把弟弟安排在靠窗户的床位,钢宝立德不知从哪里听说,这样容易中风,急忙要求老师把他的床和弟弟的床换一下。老师好奇地问,“难道你不怕中风吗?”他憨厚地笑着说,“我不怕,只要弟弟没事就好。”
在姥姥的心里,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钢宝立德俨然已经成为了家里的小男子汉。每个周末回来,他都帮着姥姥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里,打扫卫生、洗衣服、洗碗,他样样都干,出去买东西,他抢着拎,看着他被塑料带勒红的小手,姥姥心疼不已。
提起钢宝立德,姥姥李景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办事,我放心。”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钢宝立德干得细致入微,就连一些常常是大人做的事,他也办得让姥姥特别满意。对于钢宝立德这样一个父母吃低保的家庭,姥姥每个月20xx多的退休金就是家里最大的一笔收入,每个开支的日子,钢宝立德都领着弟弟去银行取钱,然后小心翼翼,一分不差地带回家。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慢慢长大中,钢宝立德正在用他那稚嫩的肩膀不断分担着家庭的重担。
“父母也是我的骄傲”
钢宝立德从来没有听过自己的父母叫自己,曾经年幼的他也曾质问过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平。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懂得父母的不易,懂得他们是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人。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先给姥姥、爸爸、妈妈塞到嘴里,让他们先品尝。当别的孩子吵着要吃冰淇淋时候,钢宝立德却知足地跟姥姥说,“带瓶热水,就挺好。”钢宝立德特别爱惜东西,即使是平时带的水瓶,他都用绳系在书包上,生怕丢了。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一个水瓶盖打碎了,放学见到姥姥和小姨,他都特别难为情。
在生活中,他更是节俭,从来不攀比、不乱花一分钱,每次买菜剩下的钱,他都如数交给姥姥。每周去上学,姥姥给他带2元钱,周末回来,他把这2元钱,又交到姥姥手,一分没花。
说起自己的父母,钢宝立德也和其他孩子一样觉得骄傲,“我的爸爸很帅气,妈妈很漂亮。我是爸爸妈妈的耳朵,爸爸妈妈是我的全部。我们虽然没钱,但是有爸爸妈妈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日子。”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2
今年1月份,曹磊洗完澡突然脸色惨白、头晕,后被诊断为急性混合型白血病,转入徐医附院血液科。医生说要想救命,唯一的机会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曹磊的父母是骨髓移植供体第一来源,不过医生很快因供体年龄大等原因否定了。随后,曹磊一边进行化疗,一边寄希望于中华骨髓库和台湾骨髓库查找的配型结果。
骨髓移植手术,治疗费用高,为此,张琳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带着公公婆婆住到了滨河小区的娘家。
到第4个化疗疗程结束,张琳绝望了骨髓库没有合适的配型结果。要想挽救丈夫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由独生子鹏鹏给爸爸捐献骨髓。
当时,鹏鹏说要捐骨髓救爸爸,我纠结了很长时间。一边是才8岁的孩子,一边是等着救命的丈夫。关键是孩子太小了,我怕孩子太吃苦。张琳说,孩子当时就拿邵帅的事安慰她,还自己总结了一句话:邵帅救母,大鹏救父。
邵帅是20xx年度最美孝心少年,巧合的是,他也是徐州人。不同的是,邵帅救母时是12岁,鹏鹏救父只有8岁。
张琳说,自从丈夫生病以后,尤其是说到要捐骨髓的阶段,曹胤鹏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特别懂事。为了确保能给爸爸提供足够的脊髓,小小的鹏鹏开始了增肥计划。先从增大饭量开始。每天三顿饭,鹏鹏都要吃得比平时多。突然提高了饭量,鹏鹏一开始也不适应。按照平时的饭量,已经吃饱了,但一家人说,再吃一点才能救爸爸,懂事的鹏鹏就又端起了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鹏鹏就从不到70斤一口气吃到了将近90斤,到7月初手术前夕,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90。
为了给爸爸捐骨髓,鹏鹏抽过很多次血,手上脚上都插着管子,他还是乐呵呵的,从来不哭。每次妈妈问他疼不疼,他都说不疼。有一次抽血的时候,给他抽血的护士都哭了,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又懂事又坚强。为了安慰忧心忡忡的妈妈,鹏鹏在家也会做一个乖孩子,想办法哄妈妈开心。妈妈说,鹏鹏现在是他们两个大人的精神支柱。
7月6号,骨髓移植手术顺利完成,鹏鹏爸爸现在正在移植仓内进行术后康复,儿子的骨髓已经进入了爸爸的体内,但正常的排异反应及身体恢复还远没有结束,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鹏鹏还是会每天去看爸爸,隔着玻璃窗通过电话给爸爸唱歌背诗搞怪。鹏鹏说,给爸爸捐骨髓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是爸爸妈妈生的,爸爸对我那么好,现在他病了,我一定要救他,而且,只有我能救他别人想救还救不了呢!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3
陆佳丽,一个来自贵州屋脊韭菜坪山下的彝家女孩,家住赫章县珠市彝族乡韭菜坪村西泥组。是个阳光而略显羞涩的农村彝家女孩,现就读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初级中学七(7)班。品学兼优的她,与重病在身的奶奶相依为命20xx年。脸上却总挂着自信的微笑,明亮清澈的双眼仿佛可以洗净生活中所有的烦恼。
20xx年,才有两岁的她,就承受人间最悲痛的苦难,爸爸还来不及告别,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甚至还来不及认清爸爸的模样,爸爸就走了。爸爸安葬好的第二天妹妹出生,母亲不堪生活的重负,改嫁到外省从此杳无音讯。由于生活的困苦,年老多病的的奶奶没有能力抚养兄妹三人,忍痛把妹妹陆阿芳托付给姑妈家帮忙抚养。从此奶奶带着陆佳丽和比大佳丽4岁的哥哥陆佳龙相依为命。
懂事的哥哥看到了家庭的困苦,初三毕业就辍学外出务工,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个年仅14岁女孩柔弱的肩膀上,家中主要靠种地为生,有时她也会挤出点时间上山挖草药换一点微不足道的收入来贴补家用。当她看见别人家用马来驼游客上石林可以赚一些收入,于是每到周末就向邻居家借来马鞍子,用自己家的马驼游客上石林游玩,近两公里的山路一次收入10元钱,但是佳丽觉得已经不错了。奶奶身体不好,长期劳作导致双手变形、腰椎疼痛,重点的东西都拿不了,每个星期天小佳丽都要给奶奶背水把水缸背满,准备一些生活必须品。小小年纪的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着快乐的时光,却把家庭的重担放在自己柔弱的肩上——上山背洋芋、背苞谷,在家背水、喂牲口,去地里割草喂猪都是她经常做的事情。周末晚上睡觉前,还要为生病的奶奶捶背,洗脚,尽自己所能为奶奶减轻病痛的折磨。多年以来,面对生活的一切磨难,她没有选择放弃,总是跌倒了又爬起来继续向前走。
在学校,佳丽同学对待学习认真刻苦,脚踏实地,每一次作业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的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老师。通过她的坚持,成绩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班级的佼佼者。升入中学后,英语这门学科对于零起点的她来说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是她坚持比别人早起,把上过的单词和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她对待同学也是一个热心人,遇到同学生病或有困难,她都会热情的帮助别人。同学生病了,她比谁都着急,午饭不吃,书包不收拾,都要坚持把同学送到家里。在读小学时,从家到学校有1个小时的山路要走,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放学了还要回家帮助奶奶做家务,家务忙完,已是夜深人静,这时才是她温习做功课的时间。就这样坚持着,在进入中学后,她更加阳光健康的生活学习着,在遇到不懂做的作业要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要么就是不厌其烦的去请教老师。懂事的她舍不得花钱坐车,每个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天回学校都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提起陆佳丽同学,左邻右舍,老师和同学无不称赞,都说是一个懂事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虽然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是小佳丽看上去还是那么的阳光那么的极积,当我们见到她时,她亲切的称呼我们“老师”,并邀请我们过段时间再来他家做客。当谈到哥哥时佳丽说“我哥是为了让我好好读书,减轻家庭负担才选择出去务工的,我很内疚也很无助,我只想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给哥哥买一个大大的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谈到奶奶时,明显看见小佳丽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想起奶奶,我就不会累,奶奶已经为这个家庭操碎了心,落下了一身病,我将来一定要考卫校当医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治好奶奶的病,让奶奶多享受几年好生活,让像奶奶一样的人都能健康生活”。
小佳丽用真实的行动、简短而朴实的语言诠释了一个彝家小女孩的人生观,她是学校学生心目中的好同学;老师心里的好学生,她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少年,她是贵州屋脊下在劣境中绽放的索玛花。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4
姓名:陈樊桂
性别:女
所属地区: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联益村
简介:陈樊桂的母亲智障,而她的父亲残疾独臂,在这样特殊的家庭里,陈樊桂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成熟。20xx年,父亲车祸去世后,母亲因变故而病情加重,当时年仅9岁的小樊桂,用小小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
?孝心故事】
当记者刚走进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联益村时,我们一眼就认出了眼前这个乐观自信,还有点男孩子气的女孩儿,就是今天我们采访的主角——陈樊桂。她咧着嘴笑着问我们,你们是谁?
陈樊桂的母亲智障,而她的父亲残疾独臂,在这样特殊的家庭里,陈樊桂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成熟。20xx年,父亲车祸去世后,母亲因变故而病情加重,当时年仅9岁的小樊桂,用小小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母亲时常不知所踪,或者无缘无故的哭闹打骂,“那时候经常打的我身上都是红杠杠,我觉得很委屈。”陈樊桂一边炒菜,一边说。
“有一次我们吵架了,我就跑出去了,妈妈就出来找我,我回家又找不到她,就到处找啊找,最后大家在泥潭里面找到我妈妈。”陈樊桂突然声音小了一点,“我就突然觉得我很不孝,原来妈妈也是会关心我的。“从此,母女两的心又紧紧的.贴在了一起。
今年13岁的陈樊桂,已经有3年多的厨龄了,只要她放学回家,就会给妈妈做饭,番茄炒鸡蛋是最拿手的菜。这3年里,她会留意看美食的电视节目,就是为了能够多学两手,更好的照顾妈妈。
在陈樊桂的努力下,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她会和母亲一起玩扑克牌——自创的一种只属于母女俩的游戏、为妈妈做饭、帮妈妈洗漱。“百善孝为先,我要尽力照顾好妈妈。”陈樊桂笑着告诉我们:“妈妈差不多一年前可以放牛了,她学东西很慢,教了很多遍还是只会煮饭不会炒菜,煮饭也经常煮糊了。”
“妈妈一直想坐火车,老是念叨,在好心人的帮忙下,我已经带妈妈去坐过两次火车啦!”陈樊桂帮母亲脱下沾满泥的胶鞋,换上了棉鞋。“现在,妈妈最想和我聊天,只要我一拿出棒棒糖,妈妈就像一个孩子样,笑得特别灿烂。”陈樊桂说,只要自己拿出书,妈妈就会搬出小板凳坐在旁边,竖起耳朵仔细听自己讲故事。现在,能看到妈妈的笑,就是她最大的快乐。”
“我的梦想是当警察,警察就是正义的化身!”陈樊桂自豪地挺起了胸膛,称自己专门问过别人,当警察要先考警校,还要考公务员。“得一步步地来,我还参加了学校的武术社团,要锻炼好身体。”小樊桂想当警察的梦想,源于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帮助自己,”我也想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回馈社会。”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5
杨xx同学是xx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小学生,今年10岁。在班里的担任班长。
杨xx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好学,乐于助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是一个懂事孝顺,有爱心的好孩子。
在学校里杨xx作为班干部,不但是老师的小助手,更能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帮助其他同学,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
回到家里,杨xx则是妈妈的`开心果加小棉袄。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外,她的好成绩永远是给妈妈最好的礼物。学习之余,杨xx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不但自己读的津津有味,还常常在阅读完后,一边给有腰疾的妈妈按摩捶腰,一边绘声绘色地给妈妈将自己阅读过的故事以及自己的阅读心得。女儿讲的卖力,妈妈听的认真,其乐融融。不过望女成凤的xx妈妈从小对xx要求特别严,再加上脾气有些急,有时难免会对孩子发脾气。杨xx虽然年龄小,却能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反过来经常安慰发完脾气又后悔的妈妈:说知道妈妈是为自己好,自己一定会好好学,让妈妈别担心。一次,妈妈切菜时不小心把手给切了,正好伤在右手食指的指关节处,小xx心疼的掉了好几次眼泪。听见大夫说妈妈的手不能沾水,小xx主动承揽起洗锅洗菜的工作,妈妈不忍心让她干,自己戴着手套洗了一次。xx发现后,狠狠地“训”了妈妈一顿,并“警告”妈妈,关节活动越多手就好的越慢!最后用家长的口气命令妈妈:“听话,好好养伤!”弄的妈妈又是感动又是心疼,紧紧地抱住了xx。
杨xx从小喜欢画画,而且画得有模有样,所以妈妈虽然手头很紧,还是给xx报了一个绘画班。可是坚持了两年下来,各种材料,画具和不菲的学费却让妈妈越来越吃力,懂事的小xx看着妈妈那么为难,主动提出不再继续学画画,并宽慰妈妈自己可以看着书在家里自学......所幸绘画班老师了解情况后及时伸出援手,为杨xx减免了一半的学费,才让小xx的绘画学习得以延续。自此杨xx学的也更卖力了,每堂课她都是得到老师表扬最多的。寒假期间,绘画老师号召同学们坚持“每日一涂”,到春节跟前,大家都不发图了,只有杨xx一直默默坚持着。她的执着让老师赞叹不已。
杨xx小小的心里有一个“大大的”心愿,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妈妈幸福!她说她一定能做到!我们也相信!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篇6
在长途驾驶过程中,修玉善父母遭遇了车祸,父亲当场死亡,母亲则因伤情严重陷入了昏迷,两个月之后才苏醒过来。醒来后,母亲曲文凤的状态很差,不单单是体质,从前的事情有很多已经想不起来了,甚至自己想说的话也说不清楚,很多词汇明明已经想到了,但是就是说不出来。而且,曲文凤也不认识家人、朋友,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但是她只记得,自己有一个女儿。看到这样的妈妈,修玉善的心里既惊讶,又心疼。她尝试着和妈妈接触,和妈妈说话。上了小学之后,稚嫩的修玉善在学习了生字词之后,做出一个决定,她要教妈妈识字,说话。每天在学校学的生字、生词,回家后她都会给妈妈再讲一遍。有时候妈妈会因为疼痛睡不着觉,修玉善就坐在妈妈床边,一遍给妈妈按摩痛处,一遍轻声低语,给妈妈讲故事。平日里,修玉善也承担下了家里的家务活,擦地、洗衣服、做饭,修玉善做起来,都是轻车熟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修玉善几年的努力,如今妈妈曲文凤的身体相比从前,已经有了很好的恢复。更重要的是,曲文凤可以正常说话了,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认清一些简单的生字,这让修玉善的心里十分高兴。随着修玉善的逐渐长大,音乐天赋开始逐渐萌芽,修玉善发现自己对钢琴有着别样的喜爱,但是家庭条件却不允许她学习钢琴。修玉善母女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妈妈曲文凤在学校周边的学生之家刷碗,一个月有六百元的收入。两人还有低保,每月共计八百元,这就是这个家庭全部的收入。无奈之下,修玉善找来了一张小方桌,在桌子上用彩笔画了一架“纸钢琴”。这架“纸钢琴”,承载着修玉善的音乐梦想,每天她都会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弹这架“纸钢琴”,钢琴美妙的乐声徜徉在她的脑海,无声胜有声。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参考6篇相关文章: